最新资讯
联系我们
供应范围
善用科技防疫 画出热区广筛 - 生活新闻 - 中国时报
退休医师郑慧正毕业于台北医学院、阳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,曾赴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,专长为核共振及影像医学。
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昨天宣布“校正回归”,郑慧正认为,其实就是代表我国的检验量能不足,上天多给了台湾1年的时间准备,甚至还有其他各国的防疫政策可以抄袭,突然被抽考,才发现连仿真考、SOP笔记本都没有,当然考试不及格。
郑慧正表示,若用费用估算,普筛的成本远低于有确诊者入住医院的医疗成本。根据陈部长表示新冠重症治疗成本为210万/人,如果筛查10000位,阳性比例2%,重症比例为20%,重症医疗成本为8400万而筛查成本1000/人,共1000万,更重要的是及早了解这40人的行踪,调整热区范围,超前部署。目前是因为事前没有准备好足够的筛查量能,也不想面对真实的数据,一味想掩盖。指挥中心应该定义有多少人确诊,就要立刻成立快筛站,但未达门槛时就不用做,而不是让地方政府各自为政,应该用数据来做热区精准管理。
郑慧正提及,指挥中心可以与如google map等单位合作每天描绘出热区、如新北市长候友宜昨天分析确诊个案指出,“因板桥东边12里有4座桥与万华相邻,而并非将整个板桥区画入热区;中和区只有八个里列入热区”,这样的精准画分,才能够让资源更精准的投入,针对热区域也祭准四级的防疫措施,如非生活必需停止营业等。
郑慧正认为,此时就应画分出热点区与非热区,非热区的民众仍可以正常心生活,做好戴口罩、勤洗手即可,也要避免到热区,而热区则应改为居家上班等形式,热区民众则应把自己想成是潜在带原者,指挥中心也应针对热区的民众筛检,该地区民众也尽可能不要跨出热区,事业单位、非热区也应提供热区民众协助。
郑慧正认为,只要做好控管,随著新增案例的下降,热区范围自然逐渐缩小范围,未来的观察重点不在于确诊个案的增加,而是在于热区有无缩小。
郑慧正指出,指挥中心多次提及忧心医疗量能浪费因而不愿广筛、普筛,但此次双北至少8间医院沦陷才是医疗资源浪费,但此次其实也不是被病人击溃,更多的是如工务室、清洁员等“非典型病人”带入病毒后导致院内传染的情况发生,而医院也要针对热点区有接触史的员工及供应商筛检,才能保护医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