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资讯
联系我们
联系我们
减资36.4% “打到见骨”的裕隆,有可能浴火重生吗?
自从上周五(3月27日)盘后,裕隆汽车发出周一停牌(暂停交易)重讯时,即引起市场议论与揣测,“亏损太多,要减资?”“难道是要引进策略投资人?”如今,答案揭晓。
一位裕隆集团核心幕僚表示,“我们就是一次打到见骨……,”“下午召开董事会,讨论结果,目前看来,疫情发展仍不明朗,市场不乐观,董事们一致决定,干脆一次认列所有亏损,”裕隆集团幕僚透露,“我们这次打掉将近九成五的亏损,希望透过财务的调整,未来纳智捷会以轻资产模式,继续发展。”
其实,裕隆集团透过减资等财务调整方式,调整体质,并非首例。2008年金融海啸,集团旗下中华汽车,就曾一次认列约70亿元亏损,2010年每股大赚逾2元。
不少市场人士对于严陈莉莲带领的裕隆集团,勇于面对亏损,壮士断腕,给予高度肯定,“减资36.4%,好惨。但起码战场都清理干净了,表示集团有决心。”
一位长期关注裕隆股价的张姓会计师表示,“看得出来,这次财务操作是经过一番思考,‘动用特别盈余公积新台币151.45亿元,并减资新台币57.29亿元弥补亏损,’这次减资后,净值还有36.3元,累亏剩30亿元,也就是说,只要今年赚超过30亿元,还是有机会配息。”
严凯泰骤逝后,严陈莉莲掌舵裕隆集团,面对纳智捷亏损,先是力求稳定军心,接著才陆续启动包含喊停亏损计划,并减资等调整体质的大工程,也揭示裕隆集团已正式进入“严陈莉莲新时代”。
包含2019年就启动的自主品牌的策略转型,将汽车研发价值链中的车型平台及研发能量对外全面开放、争取多元客户,借由资源共享共享,创造规模、降低成本。
裕隆汽车也在开放平台策略转型下,争取到Muses、Adiva等海外品牌生产代工业务,积极拓展多元客户市场;今年,裕隆更与鸿海签署合资协议,设立公司,推动开放平台与共享化的经营新模式。裕隆集团表示,未来纳智捷品牌将在该合资公司开放平台及生态链的优势资源下,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。
一位市场人士透露,上周大盘跌逾二成,3月25日,裕隆股价从14元却连涨二天,3月27日收盘16.57元,“看资本市场反应,就知道投资人认为,裕隆根基仍稳,只是过去被严凯泰视为生命的纳智捷,就像甩不掉的包袱,”如今看来,将走轻资产的纳智捷,既延续品牌生命,也去除让投资人却步的沉重包袱印象,“这次减资财务操作,的确高明。”